[PD101] 淺談產品開發與工作流程


Posted by s103071049 on 2021-08-16

工程師怎麼知道要做甚麼事? PM 會告訴你

  1. stackholder 提出需求
  2. PM 撰寫 spec
  3. 畫 wireframe
  4. 交給 designer 產生 mockup
  5. 交給工程師開工
  •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-> 產品需求文件
  • product specifications -> 產品規格書

需求寫的才做,沒寫的請 PM 補,確保規格書與開發出來的東西是一樣的。程式行為與規格行為不一致會造成混淆,離職後讓後面接手的同事很難維護。

多國語言背後原理是透過字串表

user story

As a user, I want to ... so that I can ...

工作最小單位

  • 卡片、票、任務,都是同一種東西
  • jira software

軟體開發方法論

1. Waterfall 瀑布流

新的功能忘了做,必須等流程跑完再重來一次,沒辦法任意增加新功能。事前規劃做得好,很有效率。

2. Agile 敏捷

先做好一部分功能(經常交付可用軟體),ok 再加新功能。小瀑快跑,快速迭代、快速找錯誤。
遵循 12 原則就可以是在跑敏捷

實現敏捷的實作 - Kanban(看板)

跟 trello 同一套概念。很多公司喜歡在牆上貼便條紙,基本上分三個:todo / doing / done
沒有嚴格限定部署的時間,有點像串流的概念。

優點:迭代速度很快、適應性高。

實現敏捷的實作 - scrum

scrum 裡面三角色

  1. product owner
  2. scrum master -> 幫助大家跑 scrum 的人
  3. team -> 工程師
    sprint 表開發週期,通常兩個禮拜且不給插單,不像看板,看板沒有固定時間隨時都可以做任何事情。sprint 結束會統一將東西部署到測試環境。
    一個 scrum 也可能各自表述

deployment

  1. local 環境(本機),通常接的會是 dev 的資料,在自己電腦做測試
  2. development 環境(dev),想在真實 server 上測試東西就會部署到這裡
  3. staging 環境 / qa 環境,像 production 環境的地方讓 qa 可以測試。不對外公開的最新版本。
  4. production 環境,外面看到的

不同環境就是不同 domain 不同 server。

測試

  1. SIT (System Integration Testing):系統整合測試 -> 確定功能是否有錯
  2. UAT (User Acceptance Testing):實際使用是否符合預期









Related Posts

VUE3 課前章節-JS 必備觀念-ES6縮寫

VUE3 課前章節-JS 必備觀念-ES6縮寫

SQL 筆記

SQL 筆記

Semantic segmentation 簡介

Semantic segmentation 簡介


Comments